我国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正在陆续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即顶层设计文件“1”,《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即“N”里面的第一个文件。“N”还包括固体废物领域及其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措施和要采取的行动。对于固体废物领域来说,关键点在于如何按照"1"的顶层设计与要求,切实推动固体废物领域“N”的制定与实施。
目前,固体废物的碳排放核算主要采用的是排放系数法,缺乏一套完整的针对固体废物组分特点和处置方式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和面向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碳排放的监测体系。应针对固体废物焚烧处置及末端填埋处置中发生的物质转化机制及碳足迹开展研究,基于“天空地”立体技术搭建一套碳监测网络与可视化平台,建成全国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碳排放监测大数据平台,查明固体废物碳排放源在哪、总体排放量有多大,为我国固体废物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的规划和减排技术的创新提供依据和支撑。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的不同特点,应实施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以建筑垃圾为例,首先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种类建筑垃圾的特点进行分质利用,进而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验室针对浙江省温州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通过细致勘察,将其精细分类为杂填土、硬壳层黏土、淤泥质黏土和淤泥夹粉砂四类,然后根据不同种类工程渣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分类开挖直运利用,并提出了就近回填堆坡造景、废弃矿山消纳复垦土地、再生路基填料、围垦区洼地回填和储备再利用五种消纳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了工程渣土土方平衡和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