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要“常做做长”
4月6日晚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通报显示,标称卡士酸奶(苏州)限公司生产、统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永新坊店销售的“餐后一小时”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250g/瓶,2021-12-23),酵母检出值为6000CFU/g,是标准规定最低值(≤100CFU/g)的60倍。
按照卡士方面的回应,酵母超标可能是出厂储运或终端温度不达标所致。事实可能真的如此。是“可能”。
因为根据“上海市场监管”的科普信息,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是一种天然发酵剂。酵母数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性指标,酵母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
可见,“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的确是酵母超标的重要因素。
从多方面的综合情况看,从质量管理到冷链运输等,卡士也的确有规范、良好的管理体系。即便如此,此次卡士产品抽检发现的问题,至少暴露出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某一方面的“短板”和“纰漏”。食品安全无小事,卡士存在的问题,其他企业未必不存在。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举一反三”“立行立改”,都是被经常用到的词语,简直是说的人“磨破了嘴”,听的人“耳朵起了茧”。“老生常谈”往往“谈”的是“关键”。常说的说出新意,常听的听出要害,才管用。但愿众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常说常新”,把食品安全工作“常做做长”,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